寶寶胎教好與壞,主要關鍵竟然是媽媽!?|mammyshop媽咪小站
2018-11-30《跨年特惠.最後倒數》2018年末台北國際婦幼大展
2018-12-17台灣兒科醫學會指出:『孩子出生後,即可開始唸故事書給寶寶聽。』國外腦部造影檢查顯示,大人以「對話式共讀」,讓寶寶處於持續互動的情境中,可以刺激其語言的溝通、理解、情緒及社會適應等重要的能力,對幼兒腦部的發育非常重要。越早進行親子共讀,孩子越早受益。
掌握這幾項原則,一定沒問題
.從對話式共讀開始 》爸爸媽媽可以用看圖講故事及自問自答的對話方式觀察寶寶的反應,笑容、咬書、拍打、撕書都是喜歡的表現。
.以舒服的姿勢共讀 》父母的懷抱對寶寶來說是最舒適的地方,床邊的晚安故事也是安撫寶寶入眠的好方式。
.時間可以隨意 》不需要像作業一樣硬性規定時間長短或指定時段,只要家長和寶寶喜歡,五分鐘的讀詩也可以相互陪伴。
.不要過度約束孩子 》小朋友的注意力本來就容易分散,爸媽持續用溫暖的聲音朗讀,可以讓寶寶重新投入。
.由少而多 》慢慢養成共讀的習慣,可以從一週3次開始讓寶寶習慣,再拉長或增加時間。
寶貝不同時期的讀物這樣挑選
年齡 |
參考方向 |
0-1歲 |
. 嬰幼兒視覺尚未發展完全,建議朝單一大圖片、對比明顯或粗黑輪廓線條的方向著手。 . 4-6個月開始會伸手抓物,小手摸一摸或嚙咬,媽咪可尋找不易扯破或者適合寶寶把玩的材質。 |
1-2歲 |
. 這個年紀的破壞力驚人,動作不協調但是對人物比較感興趣,可挑選大圖示、背景單純的書籍,能觸摸或操控的書籍更好,共讀時可與孩子互動邊讓孩子觸摸。 |
3-4歲 |
. 這時是動作與詞彙能力的爆發期,但是視覺搜尋能力還沒有很好,所以依然建議背景單純、但是人物鮮明的書籍。 . 此時寶寶應該已經有比較明顯的愛好,例如交通工具、植物或動物等等,媽咪可以優先選購這類,慢慢地再拓展到其他類型。 . 文字不需要太多,可先從有聲書著手,內容或題材越接近現實寶寶可能更加感興趣。只是盡量避免出現壞人或野狼等等造成寶寶的恐懼及焦慮,小朋友還沒辦法分辨現實和想像。 |
5-6歲 |
. 可以往文字多的方向開始,也不太需要顧慮寶寶的喜好了。 . 已經養成親子閱讀習慣後,可以盡量尋找多元的內容,像是故事書或工具書,引導孩子遇到難題時可以翻閱書籍尋找答案。任務類的迷宮、找找看也是不錯的選擇。 |
7歲以後 |
. 爸爸媽媽可以從文本內容延伸到日常生活經驗,提高孩子對閱讀的思考層次,例如: a. 故事類內容可以連結到孩子經歷過的校園事件或情緒經驗,給予孩子機會教育。 b. 共讀訊息類文本時可以和孩子一起探索內容,像是看了介紹動植物的圖鑑後一起去實地觀察、驗證書籍內容 ,而數學類則可以用積木排列不同數學組合。 |
寶寶好像不喜歡,該繼續嗎?
任何事情都可能遇到挫折感和瓶頸,親子共讀也不例外。歸納起來不外乎這幾種狀況:
.寶寶不感興趣。
.只喜歡固定幾本書。
.注意力集中時間很短。
.寶媽寶爸開始對自己講故事的能力產生懷疑。
可以用什麼方式扭轉寶寶的抗拒呢?
.小寶寶只是看看圖片,先觀察寶寶對什麼類型感興趣。而較大的寶寶可以先自己看一次、媽咪再帶著寶寶唸一次,討論兩者有什麼不同感受或差異,引導孩子思考,還可增加親子互動和閱讀趣味性、培養討論的習慣。
.縣市政府有配合教育部進行的優良書籍閱讀以及故事媽媽這類可與其他小朋友進行互動的活動,媽咪可帶小朋友參與,利用不同環境引起寶寶的興趣、也可觀摩學習其他媽咪說故事的技巧。
.爸爸媽媽閱讀時可以變換不同語調及表情,並且放緩聲音節奏,搭配上手勢動作讓寶寶投入。
.文本可以帶著寶寶去挑選,讓寶寶滿足參與感和選擇權。
.媽咪對於親子共讀的腦部開發等效果不要懷抱過度的期待,造成孩子的壓力。累了可以適時休息,或換成不同方式,不需要繃得太緊。
親子閱讀是件愉快溫馨的事,讓寶寶躺在父母的懷抱中帶著安全感傾聽父母溫暖的聲音,寶寶會把安全感、愉悅的情緒和閱讀連結起來,不僅可以達到培養讀書習慣的效果,還可享受到親子互動的樂趣喔!這是一項值得投資的長期親子活動,早期有增加親子情感的互動效果,慢慢地就能在孩子身上看到回報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