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種狀態親吻寶寶,死亡風險高達9成?!|mammyshop媽咪小站
2018-11-20親子共讀越早越好,10年後孩子會感謝妳這麼做!|mammyshop媽咪小站
2018-12-10胎教,是建立親子間親密連結的第一次接觸。大家口耳相傳的胎教是否有其效果?而擁有好胎教的關鍵又在於什麼呢?讓我們來一探究竟吧!
孕媽咪的生理變化,寶寶都能感受到
孕媽咪心情保持愉快平穩,腦內就會產生舒緩、快樂的腦內啡,肚子裡的胎兒也能感受到安全感。反之,感受到壓力時人體會分泌壓力荷爾蒙,腸胃和子宮的平滑肌被它影響後,容易造成腸胃蠕動、子宮肌肉收縮,可能有出血或早產的憂慮。所以媽咪放鬆心情、保持穩定和幸福感,對小寶寶來說就是一種好胎教。
轉化負面情緒,懷孕也能有美麗好心情
◎ 緊繃、焦慮、沮喪、憤怒等負面情緒會讓孕婦交感神經高亢、血管收縮,進而影響寶寶在肚子裡的安定。若是媽咪察覺自己有憂鬱、暴躁的傾向,不妨在看診時向醫生尋求協助,醫生會視情況開立適合孕婦服用的穩定情緒藥物。避免負面情緒,也是避免胎動的重要因素。
◎ 多接觸讓人感覺正向積極、幸福愉悅的藝術相關作品。避免情緒起伏太大或過於悲傷,而引發身體緊張,間接影響腹中的寶寶感覺不安。
◎ 媽咪要瞭解很重要的一件事:沒有一定要做到的功課或課程,今天忘了明天再做也可以,不需要因為沒有做到而焦慮。只要選擇自己自在、舒服的方式就行了。媽咪的狀態好,胎兒的狀態也會跟著好。
隨著胎兒發育,您可以做到這些胎教
1. 味覺:
寶寶從 10 週起會開始從臍帶吸收營養,寶寶也能從羊水裡嚐到媽咪飲食的味道。此時媽咪可以攝取不同味道的食物,漸漸增加寶寶對味道的多樣化及豐富度,寶寶出生後也可能比較不容易挑食喔!
2. 聽覺:
寶寶的聽覺神經在約 20 週起開始逐漸發育,媽咪可以選擇帕海貝爾的「D大調卡農」、莫札特的「小夜曲」這類節拍接近胎兒心跳聲的音樂,以每日 2 次、一次 15 分鐘的頻率播放。德國研究報告指出,柔和平穩、節拍反覆的音樂會讓寶寶感覺有人陪伴、產生安全感。寶寶哭泣時,趴在媽媽胸口聽心跳聲能減緩哭泣,也是相似的道理。
3. 閱讀:
在睡前唸一小段文章給寶寶聽,能提高親子互動,這時爸爸也能加入閱讀行列,盡早做好當爸爸的準備。媽媽的聲音對胎兒有穩定的作用,對寶寶專心的談話也是親子交流很棒的經驗。
4. 觸覺:
第一胎通常在 20 週左右會感覺到胎動,第二胎會提早到約 18 週。撫摸胎教以每天 3 次、一次 10 分鐘為限,採取小範圍畫圓的方式輕柔撫摸。爸爸當然也可以加入,感受寶寶的胎動回應。孕期到 7~8個月時甚至能摸到胎兒的肩膀、背部。需特別注意的是,若有出血、身體不適的徵兆便不宜再刺激,需依孕婦的身體舒適為主。
胎教的目的與核心意義,不在於提高孩子智識使其變得更聰明,而是讓寶寶的情感層面感受到爸爸媽媽對自己的熱切期盼與愛的關懷。請媽咪記住一個簡單的胎教原則:媽咪狀態好、寶寶自然跟著好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