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顯示,音樂除了能使人愉悅、身心平靜,還能讓寶寶的個性、體能以及社交能力得到良好的發展,而且音樂是抽象的概念,當寶寶接收到音樂後,大腦會記憶、理解並重組,在生長過程中會激發寶寶的想像力與創造力。
媽媽肚子裡的時候,寶寶沒有白天黑夜的分別,出生之後可以利用音樂幫助寶寶調整作息,在喝奶的時候,可以播放輕快的音樂;睡前則播放輕柔的音樂,透過音樂讓寶寶知道現在應該做什麼事情。
寶寶跟大人一樣都會情緒化,但是他還無法透過言語來表達他的情緒,當寶寶莫名的哭泣或是發脾氣時,可以播放強弱起伏變化較小的古典音樂讓寶寶平靜下來,進而讓寶寶身心靈放鬆。
在播放音樂的時候,可以陪著寶寶聆聽,利用玩具搖鈴或其它物品打節拍,隨著音樂的節奏跟著寶寶律動,一起享受音樂帶來的樂趣,盡量不要放寶寶一個人聽音樂,這樣會讓寶寶把音樂跟分離做聯想,容易給寶寶不好的印象。
不需要刻意選擇古典音樂或是兒歌給寶寶聽,曲風動人的流行音樂、慵懶的藍調曲調等不同類型的音樂可以豐富寶寶心靈,廣泛聆聽能讓寶寶內心變得寬廣。但是要避免太過吵雜或是會突然大聲的音樂,以免嚇到寶寶。
不要讓寶寶長時間的聽音樂,這會容易造成寶寶沉浸在音樂之中,減少與人互動學習語言的機會,聽音樂應該要在固定的時間或是時機,養成寶寶的習慣。不要將音樂放得太大聲,如果音樂蓋過一般說話的音量,代表分貝過大,應將音量調小,以保護寶寶的聽覺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