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寶寶聽音樂|mammyshop媽咪小站
2019-05-06嬰兒床挑選重點|mammyshop媽咪小站
2019-05-28寶寶出生後的24小時內,醫生會為每個寶寶施打疫苗,但接下來什麼時候需要再施打,會出現什麼副作用,新手爸媽可要做好筆記,以免錯失寶寶的疫苗接種黃金時期。
Q1 為什麼要接種疫苗?
疫苗是利用各種已知的病原體所製作而成,透過打針或口服的方式將疫苗接種到人體內,讓自身的免疫系使人體獲得免疫力,進而對病原體或相似的病原體產生抗體,能有效的預防感染疾病。
Q2 疫苗分為那些?
新生兒出生後到上小學前(六歲),公費常規疫苗共10種,加上流感疫苗以及自費的輪狀病毒疫苗,共12種。疫苗依據是否保留病原體的活性,分為活性減毒疫苗(live attenuated vaccine)以及非活性疫苗(killed vaccine)兩大類,最大的分別為接種的次數,活性減毒疫苗通常只需施打一次,非活性疫苗則需分為多劑施打。
● 活性減毒疫苗:
- 卡介苗(BCG)
- 水痘疫苗(Varicella)
- 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MMR)
- 口服人類輪狀病毒疫苗(Rotavirus)
● 非活性疫苗:
- B 型肝炎疫苗(HepB、
- 白喉破傷風非細胞性百日咳
- b 型嗜血桿菌及不活化小兒麻痺五合一疫苗(DTaP-Hib-IPV)
- 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苗(PCV13)
- 日本腦炎疫苗(JE)
- 流感疫苗(Influenza)
- A型肝炎疫苗(HepA)
- 喉破傷風非細胞性百日咳及不活化小兒麻痺混合疫苗(DTaP-IPV)
Q3 什麼時候需要接種疫苗?
在兒童健康手冊裡,詳列各種疫苗的種類及接種時間,是臨床試驗能產生最佳免疫效果的時間,如果提前或延後施打便無法讓疫苗發揮最好的免疫抗體,如有特殊狀況導致接種時間延遲,可以詢問醫師是否有否有其它補接種的方式。
Q4 為什麼疫苗要分多劑施打?
疫苗若為非活性疫苗,單次施打的劑量無法刺激人體的免疫系統產生足夠的抗體防治疾病,所以間隔一段時間就要再次接種,讓免疫系統在相同的疫苗刺激下,產生高抗以體達到免疫的保護水平。
而流感疫苗會需要每年都施打,是因為流感病毒具有快速突變的特性,人體的免疫系統無法即時預防。世界衛生組織每年都會去推測今年的流感病毒會有什突變再去製造疫苗,如果為高風險的族群則建議每年施打
台灣衛福部有針對高風險族群可公費施打疫苗,如有符合的對象,皆可免費施打:
- 50歲以上成人
- 醫事及衛生防疫相關人員。
- 孕婦及6個月內嬰兒之父母。
- 禽畜業及動物防疫相關人員。
- 滿6個月以上至國小入學前幼兒。
- 安養、養護、長期照顧等機構對象。
- 幼兒園托育人員及托育機構專業人員。
- 具有潛在疾病者,包括高風險慢性病人(含BMI≧30)、罕見疾病患者及重大傷病患者。
- 國小、國中、高中、高職、五專一至三年級學生(含進修部與境外臺校,但不含補校)、少年矯正學校及輔育院學生,以及屬「中途學校-在園教育」性質之兒童及少年安置(教養)機構學生。
Q5 什麼時候不能施打疫苗?
疫苗建議在寶寶完全健康的狀態下施打,如不確定是否接種可詢問專業醫師。
- 發燒:接種疫苗常有發燒的症狀,會影響病情是否與疫苗有關,故不宜接種。
- 同種疫苗曾有過敏或嚴重副作用。
Q6 接種疫苗會有什麼副作用或症狀?
接種疫苗後的副作用可分為全身性及局部性:
●全身性反應:
- 發燒:大多數的疫苗都有可能會引起發燒,但多半在1~2天內就會退燒,居家防護並多攝取奶水或水分經由尿液排洩,體溫就能恢復正常,如高於5度,才需儘快就醫。
- 哭鬧、嗜睡、躁動不安:為五合一疫苗最常見的反應,在1~2天內就會正常。
- 其它:如痙攣、腦膜腦炎、全身性皮疹,應立即就醫治療。
●局部性反應:
- 紅腫、硬塊:施打部位發生紅、腫、熱、痛等發炎性反應,可使用毛巾冰敷,舒緩疼痛,可能要1~2個月才會消失 常見於五合一疫苗
- 化膿:卡介苗施打後,會發生膿泡、潰爛,不需擦藥或特別治療,只要保持乾燥。約2~3個月就會癒合、結疤,最後變成膚色。
- 起疹子:幾天後就會消失。常見於日本腦炎疫苗。
- 局部酸疼:幾天後就會消失,常見於B型肝炎疫苗
Q7 那裡可以施打疫苗?
衛生所可免費施打公費疫苗,不需支付掛號費。但是衛生所只有平日早上可以施打,時間上並不自由,如果想施打自費疫苗也沒有提供。
一般診所或醫院雖然需要再支付掛號費,但公費、自費疫苗都有提供,門診時間長較為彈性,符合職業媽媽的下班時間。如為小兒科專業的醫師,在施打疫苗同時,也會幫寶寶檢查身體,為新手媽媽把關寶寶的健康狀況,如果有任何問題也可以直接詢問,並立即得到幫助。
Q8 自費疫苗一定要施打嗎?
公費疫苗是政府考量對寶寶影響重大的疾病,有助於寶寶未來能健康成長的疫苗,大多重要的疾病疫苗都有納入公費,只要照著時程施打都能讓寶寶遠離那些疾病。而自費疫苗則是為了加強特定疾病的保護,例如輪狀病毒屬於高傳染性的疾病,透過飲食或接觸,經口傳染到體內,如果寶寶處於易受感染的空間,則建議先預防施打,降低寶寶感染的風險。施打前可詢問專業醫師,為寶寶評估施打自費疫苗的必要性。